“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创新讲坛"第十期圆满举办
2021-09-26 发布者: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2021年9月24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指导,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第十期圆满举办,第十期论坛特别邀请了“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中法、中意、中欧航天合作电磁卫星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中欧航天合作重力卫星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EMSEV-IUGG执委会委员,IAGA-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申旭辉二级研究员作“自然灾害的空间观测与空间灾害”专题讲座。
       申旭辉研究员首先科普讲解空间对地观测的相关概念,简要汇报空间对地观测现状,着重介绍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相关参数;系统梳理灾害防治与管理的观测属性、交叉属性,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全面总结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五大特点,结合实例生动展示卫星遥感应急与GNSS和通导遥一体化应用现状并展开讨论认识与思考;结合实例深度剖析空间灾害对现代技术系统、生命线工程与灾害应急通信导航能力的严重影响,空间灾害与传统重特大灾害耦合,及对高技术时代的新风险。
       第十期讲坛的成功举办使与会专家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的基础是观测,特点是交叉;空间对地观测是几乎唯一有效的全灾种全链条观测技术手段,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空间环境是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信息传输的媒介,空间环境变化的有效修正是空间信息质量的有效保障;空间灾害作为非传统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空间观测平台自身及生命线工程和现代都市圈安全。自然灾害的空间观测与空间灾害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

       讲坛的成功举办对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瞄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的科技短板精准发力,提升社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播链接:

       http://wx.vzan.com/live/tvchat-471805691?v=637680159900647534
       资料链接: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由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发起主办,将定期举办,每年12期。目的在于介绍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国际现状,播讲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思想,推广宣传成熟可靠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形成我国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品牌科技科普论坛,为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ICP备20029599号 Copyright © 2020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