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指导,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第八期圆满举办,第八期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会士(IUGG Fellow),吴忠良研究员作“世纪末地震预测问题国际争论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专题讲座。
吴忠良研究员首先简述1997年《科学》的两篇关于“地震能否预测”的针锋相对的评论文章引起科学界和公众对地震预测问题的国际争论的关注,1999年《自然》杂志组织了关于“地震能否预测”问题的网上科学辩论,引出“世纪末地震预测问题国际争论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明确指出地震预测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指向、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科学问题,简要概括了“关于地震前兆的探索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可以接受”、“地震是否在本质上是可以预测的”两个焦点争论问题;以基本理论和观测方法为切入点,讨论二十世纪末地震预测国际争论对当下地震预测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着重介绍了此次科学争论中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及其基本观点;全面总结了此次科学争论的科学问题、重要共识及重大进步;结合实例提出此次科学争论的两个缺陷;深度剖析此次科学争论对当今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
第八期讲坛的成功举办使与会专家深刻意识到地震预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
资料链接: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由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发起主办,将定期举办,每年12期。目的在于介绍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国际现状,播讲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思想,推广宣传成熟可靠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形成我国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品牌科技科普论坛,为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
吴忠良研究员首先简述1997年《科学》的两篇关于“地震能否预测”的针锋相对的评论文章引起科学界和公众对地震预测问题的国际争论的关注,1999年《自然》杂志组织了关于“地震能否预测”问题的网上科学辩论,引出“世纪末地震预测问题国际争论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明确指出地震预测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指向、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科学问题,简要概括了“关于地震前兆的探索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可以接受”、“地震是否在本质上是可以预测的”两个焦点争论问题;以基本理论和观测方法为切入点,讨论二十世纪末地震预测国际争论对当下地震预测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着重介绍了此次科学争论中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及其基本观点;全面总结了此次科学争论的科学问题、重要共识及重大进步;结合实例提出此次科学争论的两个缺陷;深度剖析此次科学争论对当今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
第八期讲坛的成功举办使与会专家深刻意识到地震预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
讲坛的成功举办对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瞄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的科技短板精准发力,提升社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央视频等平台同步转播此次讲座,共吸引超5万社会公众观看网络直播,讲座视频将在央视频等平台提供重播。
华测导航:
http://wx.vzan.com/live/tvchat-1707914319?v=637623013760462881资料链接: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由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发起主办,将定期举办,每年12期。目的在于介绍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国际现状,播讲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思想,推广宣传成熟可靠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形成我国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品牌科技科普论坛,为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