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创新讲坛"第十二期圆满举办
2021-12-28 发布者: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2021年12月24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指导,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第十二期圆满举办,第十二期论坛特别邀请了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曾任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水利学报》主编,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防灾减灾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主任委员,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库大坝公众认知与公共关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晓陶教授作“从近年典型洪涝事件看风险演变特征与应对之道”专题讲座。
       程晓陶教授首先引用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人类的灾害损失:过去20年(2000-2019)》的数据,论证“洪涝灾害一直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的自然灾害”这一观点,并引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发生最多的是洪水灾害”这一观点。
       简要概述我国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地理气候差异、危害范围、治理应对政策等;着重介绍1998年大洪水之后显著提升的防洪能力,持续加大防洪体系建设取得的效益;系统梳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涝风险的演变趋向;以2020年景德镇市洪灾,2020年巢湖流域洪灾、鄱阳湖单退圩主动进洪、成都市金堂县城区洪水、2020年8月20日重庆遭遇特大洪水、2021年7月影响我国的异常天气系统等为例,全面分析降雨量、水位、水库调度、水文站流量过程、城市结构、防洪策略、风险演变成因及损失。对比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威胁对象、致灾机理、承载模式、损失构成及风险特征,分析洪涝风险的演变特征与趋向;结合北京“7•21”水灾,分析城市洪涝风险特性的演变机理;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树立水安全保障的理念向减轻风险转变”做出的重要论述。
       第十二期讲坛的成功举办使与会专家深刻意识到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是防洪减灾相辅相成的两条主线。落实推进“十四五”期间城市洪涝防治的部署与进展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

       讲坛的成功举办对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瞄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的科技短板精准发力,提升社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华网、央视频等平台同步转播此次讲座,共吸引超60万社会公众观看网络直播,讲座视频将在央视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平台提供重播。

重播链接:

新华网:
       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h5activity/yunzhibo-pc/#/?isFull=1&roomId=61c1364ae4b09e62737621d6&articleId=b55a5ba6e36649bd99d07bcc0440e6a9&share_device_token=9e188bf7c9e48e5e37331d7ea8c4ec00&share_time=1640145577312&share_type=1

央视频: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j000048r8h3

华测导航: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663416416?v=637750140680089023

资料链接:自然灾害防治科技论坛由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和天空地多元信息与综合减灾技术专业委员会发起主办,将定期举办,每年12期。目的在于介绍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国际现状,播讲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思想,推广宣传成熟可靠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形成我国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品牌科技科普论坛,为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ICP备20029599号 Copyright © 2020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