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王秀英 |
性别: |
女 |
|
职称: |
正研级高工 |
学位: |
博士 |
|
电话: |
010-62842650 |
传真: |
010-62842650 |
|
Email: |
652383915@qq.com |
邮编: |
100085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7号地壳应力研究所 |
|||
更多信息: QQ: 652383915。 |
||||
简历: 王秀英,女,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正研级高工。 1972年生于河北隆尧县。 2016年,地壳所电磁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工作。 2012年,通过并聘任正研级高工。 2004—2009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 1999-2015,地壳所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室。 1996—1999年,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1993-1996,河北地震局从事分析预报工作。 1988-1993,地震技术专科学校。 |
||||
任职: 1)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 3) 地震学会会员。 |
||||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前兆观测技术、地震灾害学以及地震观测数据的挖掘与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地震立体观测多学科观测数据的综合应用及方法研究。 |
||||
学科类别: 地球物理学 |
||||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地震局专项(2-Z2015-0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前兆观测群体事件检测方法研究”,2015.1-2015.12,负责。 中国地震局专项(2-Z2013-12)前兆观测数据空间异常分析建模,2013.1-2013.12,负责。 中国地震局专项(2-Z2012-04),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空间应用建模研究,2012.1-2012.12,负责。 地壳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3-08)汶川地震近断层大型滑坡与垂向地震动关系研究,2013.1-2015.12,负责。 地壳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0-28)基于地震动数据的地震滑坡灾害研究,2010.1-2012.12,负责。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0872209)震后应急中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参数关系应用研究,2009.1-2009.12,负责。 地壳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7-4)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研制,2007.8-2009.12,负责。 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测震分项专题(CZ-02)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分析,2006.6-2007.12,负责。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子课题(DS-2004-20)监测信息共享网站建设,2004.7-2015.12,负责。 地震联合基金项目(605022)通用台站地震前兆数据系统研制,2005.9-2007.12,负责。 |
||||
获奖及荣誉: 2015年获得“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获奖证书。 2013年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2011年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2006年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4。 2009、2010、2011获得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防震减灾成果二等奖,排名1。 |
||||
代表论著: [1] 王秀英,张聪聪,杨德贺. 2015.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前兆异常识别方法-以云南鲁甸地震为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5(6):1074-1077+1083. [2] 王秀英,张聪聪,王成亮.2015. 一种前兆观测时序特征量的数据检测方法.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5(03):533-536. [3] 王秀英,张玲,张聪聪. 2015. 探讨探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震灾防御技术,10(01):39-45. [4] 王秀英,王成亮,张聪聪. 2015.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灾害相关性分析-以汶川地震区地震滑坡灾害为例.地震学报,37(02):230-238. [5] 张聪聪,王秀英. 2014. 前兆观测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9(S1):615-621. [6] Xiuying Wang, Gaozhong Nie, Song Wang.2012.Analysis of landslide damage caus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strong motion data: A case study in the Beichuan county town. Earthquake Science,25(4):307-313. [7] 王秀英,聂高众,马牧军. 2012.地震滑坡灾害评估中地震影响因素的联合应用.地震学报, 34(1):76-84. [8] Wang Xiuying, Nie Gaozhong, Ma Mujun. 2011. Evaluation model of landslide hazard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strong motion data. Earthquake Science, 24(3):311-318. [9]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2011.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地震学报,33(1):82-90. [10] 王秀英,王登伟.2011.四川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峰值速度关系研究.地质通报,30(1):159-165. [11]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2011.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汶川地震滑坡灾害评判标准.岩土力学,32(02):403-410. [12] 王秀英. 2010. 地震滑坡灾害快速评估技术及对应急影响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9(10):2159. [13] 王秀英,聂高众,张玲. 2010.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与Arias强度关系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8(4):645-656. [14] Wang Xiuying, Han Zhenlin.2010. Modeling of landslides hazard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会议论文. [15] Wang Xiuying, Nie Gaozhong, Wang Dengwei.20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nd the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Science, 3: [16]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2010.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9(1):82-89. [17]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2009.利用强震记录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8(11):2369-2376. [18] 王秀英, 聂高众.2009.汶川M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岩土工程学报,31(9):1378-1383. [19] 王秀英, 聂高众. 2009. 地震应急中诱发滑坡灾害致灾距离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地震, 25(3):333-342. [20] 王秀英,刘爱春, 周振安. 2009. 地震前兆设备观测网络校时服务器部署方案设计.地震学报, 31(6):691-698+712. [21]王秀英, 周振安, 刘爱春.2009. 地震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报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地震研究, 32(4):431-436. [22] 王秀英, 周振安, 刘爱春. 2009.地震前兆信息的WebGIS应用方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9(3):148-151. [23] 王秀英.2009.基于PHP的ArcIMS网络地图应用开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31(2):259-262. [24] 王秀英, 周振安, 刘爱春. 2008. 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综合开发应用模式探讨.震灾防御技术, 3(4):468-473. [25] 王秀英,周振安,刘爱春. 2008. “十五”地震前兆观测设备网络通讯规程应用探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8(4):131-135. |
||||
科学专利: [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195724号, 登记号:2010SR007451. [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分析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64020号, 登记号:2006SR16354. |
王秀英
2025-04-11
发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