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地震应急贡献--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地震Ms 6.9破裂范围和发震构造的确定
2022-01-13 发布者: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北京时间2022年01月08日0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1.26,北纬37.77,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
     在地震发生之后,由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徐锡伟研究员主持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不同构造类型活动断裂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编号2018YFC1504100》项目团队,积极开展了震后科技支撑工作。项目组不仅第一时间派出野外科考组,同时第一时间获取了欧航局“哨兵”C波段雷达卫星图像,对青海门源Ms 6.9级地震的破裂规模进行了定量化限定,快速生成了门源地震的发震断裂位置、地震破裂范围、余震分布、发震断裂面的深部几何特征等成果,为社会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1.青海门源Ms6.9级地震地表变形带特征

    根据InSAR干涉图像(图1)可知,2022年1月8日门源地震的最大位移量为0.87 m(视卫星方向),破裂带长度:31 km。

图1青海门源地震InSAR干涉图像.


2.发震构造
     据InSAR干涉图像、主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结果的综合显示,门源Ms6.9地震主要沿着海原-老虎山-冷龙岭断裂带西端部冷龙岭断裂与托莱南山断裂交接处发生左旋走滑破裂(图2),断层节面走向=102°,倾角=69°,滑动角=-2°,即发震断层为冷龙岭断裂与托莱南山断裂交汇阶区的次级左旋走滑断层,地震破裂属纯剪切破裂。


3.余震分析

    截止到2022年1月12日,门源Ms6.9地震共发生了2次M>5.0的余震。其中,2022年1月8日在主震以西10 km处发生了一次Mw 5.1的地震事件,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的震源机制解相似,也是一次近乎纯左行走滑运动的地震事件;1月12日在2016年1月21日发生的Ms6.4级门源地震的西侧发生了Mw 5.2的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以逆冲推覆运动为主,兼具左旋走滑分量(图2)。

图2门源盆地周边地震构造与历史地震分布图

(余震仅为1月8日当天数据,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梁姗姗提供)

    余震分布显示,门源地震的发震断层大致可以分为两段:NW向托莱南山断裂与冷龙岭断裂之间近东西向左旋剪切破裂的西段(图3中红色圆圈),长约24 km,断层倾向南;冷龙岭断裂西端部NW向左旋挤压破裂的东段,长约16 km(图3中蓝色圆圈),断层倾向南。余震深度集中在5-11 km的范围内。

图3 门源Ms6.9余震分布与余震震中剖面图

(余震为1月8日至12日数据,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华研究员提供)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ICP备20029599号 Copyright © 2020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