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所四川长宁6.0级地震科考工作简报(二)
2019-07-09 发布者: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地壳应力所迅速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全面启动科考,组建8个工作组从(1)地震构造、(2)构造应力场、(3)深部结构、(4)地震地球化学、(5)地倾斜和钻孔应变、(6)InSAR地壳形变、(7)空间地球物理、(8)区域地壳动力学等方面探讨长宁地震及其后续余震时空分布特征、地壳动力学成因机理及其灾害分布特征。截止7月8日,地壳所长宁地震科考组已获得了长宁地震的一些初步认识。
     地震构造组在双河镇向西至珙泉镇沿途进行地表破裂带调查。长宁震区地表变形现象主要出现在双河镇山谷中部及南部地带,沿着余震所指示的北西构造走向地表现象逐渐减少,且观察到多处滑坡灾害。震区发现有近东西、及北西-南东走向串珠状塌陷,部分伴有喷砂冒水现象。

 

 
图1  震区发现串珠状塌陷

 

     地震地球化学组在宜宾双河镇周边进行地球化学与地下水调查。调查发现双河镇东侧大坡顶村至冷水坎村浅层民用井呈带状断流,并采集了该区域周边裂隙泉点地下水化学样品。
     构造应力场组利用长宁地震前的小震数据,结合精定位、层析成像后,反演的区域地壳应力场精细结构。结果显示长宁震中区主压应力轴近东西向,与周边50km开外的其他地区差别比较明显。

 

 
图2 长宁震区区域地壳应力场精细结构图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ICP备20029599号 Copyright © 2020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