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 日,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灾研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链模拟器实战化应用关键技术”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灾研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思全研究员为该项目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张兴凯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严登华正高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郑飞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孙福宝研究员、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陈亚宁教授、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张利荣正高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杜效鹄正高工、清华大学田富强教授、国家减灾中心李素菊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王爱慧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窦玉林正高级会计师等作为项目咨询专家出席会议。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科技和信息化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灾研院副院长康荣学,规划财务处、科技合作处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共50余人参加会议。
康荣学副院长代表国家灾研院对参会领导和专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应急管理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参与单位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项目推荐单位、主责单位、专业机构有关领导发表讲话。项目推荐单位有关领导期望项目组突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应用导向,集中力量攻克技术瓶颈,确保研发成果在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应对中发挥实战作用。项目主责单位有关领导强调,项目应突出目标整体性,聚焦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紧密对接行业部门的应用场景,加速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有关领导指出,各承担单位需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建立科学的预案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和资源共享强化课题间的协同联动,切实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力争产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重大成果。
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主持了随后的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研讨。项目负责人杨思全研究员从立项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组织管理等方面,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详尽汇报。随后,课题负责人武汉大学闫利教授、中山大学吴欢教授、深圳大学韩京成教授、国家灾研院焦其松副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质询,充分肯定了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从标志性创新点、成果集成及落地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杨思全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应,并做出进一步工作部署。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细化实施方案,严格遵循管理要求和时间节点,高标准推进项目研发与示范应用。
图1 “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链模拟器实战化应用关键技术”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现场
近十年,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重发,是当前致死致伤率最高的灾种之一,约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40%。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易发链生灾害的特点,往往诱发山洪、漫堤洪水及堰塞湖溃决等次生灾害,造成更严重的损失,给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本项目联合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久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聚焦数据协同感知、全过程模拟推演、预见性智能化决策等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攻克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链体系化应对的科技难关。项目旨在构建面向实战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链模拟器,显著提高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决策与救援调度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我国应对突发性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智能化与科学化水平,为国家重大防灾减灾需求提供直接而有力的支持。